找到相关内容12104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

    ,自己也明知道是勉强的,只要有人反对,就马上不高兴。或对方地位不如我的,就可以动怒。假如有人赞成,就立刻欢喜。或对方地位高于我的,也来赞成,又觉得特别光荣体面。你想难不难呢?但这个我见,还容易牺牲的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476149.html
  • 《智悲精滴》——末世众生现形

    不可遏制的厌离心。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法之徒,他们无恶不作、劣迹斑斑,我对此自然深恶痛绝。不过有时我又觉得这一切也还情有可原,因为这些人从来就没有福德资粮与机会去修习善法,因而根本也就不可能懂得取舍...。这种人这么见闻觉知下去,只会使自己的贪心增上、烦恼无穷,来世也必将堕入恶道。也有人对其他宗派的论典、续部,乃至佛陀教法概不承认,觉得只有自己所著、所传、所修才举世无双。如今,像这样的世间种种邪道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876317.html
  • 陈兵教授: 禅定的身心效应

    (Jack Kornfield)于1967年赴泰国巴蓬寺随阿姜查(Ajahn Chah)学习南传佛教传统的内观禅五年,对自己的定境和内观能力感到某种程度的满意,自己觉得能止息烦恼,但当他离开共修环境而...

    陈兵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476337.html
  • 《如何面对痛苦》——丹增嘉措仁波切

    不可避免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大多数人的日子都处在愁闷和焦虑的境地,时常会觉得忧虑、压抑、无奈、寂寞,有时甚至是灰心丧气,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勇气。作为人,一生随时都会感到劳累和困倦,这就不能不让人经常去思索、...会觉得舒服。然而,走的时间长了,舒服感会消失,又想回去坐坐……所以,依靠外在形式所得来的安乐感只是暂时的相对的。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,假如从热的感觉中得到的舒服是绝对的快乐,那么,即使处在燥热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876410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起的‘贪、嗔、痴、慢’等烦恼(参第十四课),身口造的‘杀、盗、淫、妄’等恶业。 ‘灭’是清净寂灭。声闻、缘觉得的小涅槃(参第九课),既除了已定、未定两种苦,也脱了生死轮回出头没苦(参第八课)。 ‘道’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做佛祖,自性做佛是了义,心做佛那是方便。阿难,你若觉得这里有个心,心必有一个体,身又是一个体,那人或有两体或多体,找到了吗?找不到。人的心什么样子不确定,众生一天修行功夫都没有,看一看一般的经典,理解...。三果罗汉以下的修行人还找不到心。阿难,你无量劫来感召的相,虚妄尘劳,真如本性被这些尘劳覆盖着;从无量劫到今生认贼作父,意识就是自己的贼,还觉得它怎么想自己就怎么做,是贼替自己当家做主呢。六贼当中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》一名《神不灭论》,长达万言。《明佛论》撰写的直接原因是佛教徒慧琳作《白黑论》,贬低佛教,引发轩然大波。为此,何承天与宗炳围绕《白黑论》书信往返辩论多次。但宗炳觉得信上讲不清楚,另作《明佛论》。该论在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三单元:拘萨罗相应

    就是自己。这里的“他”,英译是他人。   赵飞鹏:我觉得如果从中文来看,也可以衍申出另一个意义,既然自爱就不要自伤,“勿以伤害他”就是不要伤害自己,既然这么爱自己,就不要伤害自己,对应到前面的经文...

    吕凯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978989.html
  •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

    清淡,他不得不经常出去化缘,以应付寺庙的日常开支;弟子们平时也都要种菜、喂猪,才能吃上饭。笔者觉得,这种生活方式,实际上正继承了马祖门下“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”的农禅作风。他们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,在短短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67905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罪人,和尚是佛的罪人。”这是一句俗话,初听起来,觉得这句话太过火。现在看看这末法现象,深知:“亡六国者,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”拿这件事来做例子。也可说:“灭佛法者,教徒也,非异教也。...,花木清幽,楼阁宫殿,庄严奇妙,看见亲母在楼阁上瞻眺;老和尚即大叫母亲,请你骑龙上来到西方去,龙下降,梦也惊醒,觉得身心清爽,境界憭然。老和尚平生梦见母亲,就只此一次。   十一奇 夜半棺动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